细水长流的教育——2016家访心得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1-15 点击数:

作者:林婉纯

人这一生实在一个“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幼年时犯错,会明白哪些事物是不可触及的;少年时犯错,方懂得在未来的道路上有不可逾越的黄线;青年时犯错,才知道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老年人也可以犯错,即使已经历了大半辈子,可仍然是第一次老去……

对于初中生来说,每一次犯错都是非常宝贵的成长经历——无论是三观还是知识上。然而无论是家长抑或是教师,总会对他们不成熟的思维和心理缺乏包容,一见错误就横加指责,粗暴对待。这种处理方式犹如庸医看病,至治标不治本。虽然在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病情,却因没有找出病灶,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慢慢复发,甚至病情恶化。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掌握孩子心理、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抱着“慢火熬中药”的态度,正确引导,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现在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来说,便是——教育,急不得。

王同学在我的班上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品学兼优,而是因为对篮球有一种狂热,却对学习无动于衷。科任老师们用了很多方法,像赶鸭子一样追在他后面“喂”着教,却还是被他的防线打败。作为他的班主任,我试着循循善诱,也试过严格对待,尝试了鼓励教育最终依然失败告终。作业,不交;上课,不听;留堂,不理;放学,不回。

家访时观察到他的家境并不是非常的困难,在那个片区里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康之家”。作为大儿子,爸爸妈妈宠着,还有两个妹妹仰慕着,也符合了一个和睦家庭的所有设定。唯一的缺憾,便是孩子不太能和父母有太多的心理交流和沟通,在爸爸妈妈眼里,王同学就是对篮球很狂热。那个当下看来,他的父母似乎对他的了解也并不比我这个和他认识4个月的班主任多出很多。

王同学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后进生,在第一次教学水平检测中,他的历史学科能达到80分。我决定,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我的第N次尝试。

这天,我趁着体育课,把王同学以“给老师帮忙”的名义叫到了一个空教室,在这里,我放下了所有的脾气和身份,和他掏心掏肺地聊了一节课。从他最爱的篮球聊起,聊球星、聊球赛、聊与篮球有关的职业、聊梦想……我并没有直接把“学习”和“成绩”摆上台面,在我的认知里,一旦孩子的心态摆正了,学习成绩上升是必然的。在篮球的世界里,王同学像换了个人一样!看得出来,那是真爱。当然,最后我还是绕到了学习上——你打算如何实现你的篮球梦?从大梦想到小付出,把一整块蛋糕由大变小,这是他自己完成的剖析。我想,我这一次的尝试方向,应该是正确的……

第二天,我给他送了一本书,关于他最崇拜的球星,库里。拿着书的他有一点惊喜和羞涩,对于一个初一的孩子,他显然还不太善于掩藏心中的情感。一个礼拜后的数学测试,他从30来分,一跃到了55分,也许一次考试存在着偶然性,但的确是一个很可喜的进步。接下来我发现,他欠交作业的次数少了,即使偶尔没有按时交,也能在当天及时补上;上课趴台的频率降低了,也许不能保持40分钟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该听课了……

对于他的改变,我非常感动。由一次家访衍生出的深入交谈,由谈心延续出的点滴改变。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为了改变他而着急上火,最后酿出错误的果。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效果因教育行为而产生,而教育效果自然落后于教育行为,因此,产生滞后现象是必然的。而这种滞后,决定了教育急不得的事实。

在现实中,教育的急躁直接来源于升学压力,老师和家长都急于看到成绩,只求瞬变和数量,只图表象,甚至被表象蒙蔽双眼。教育事业是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反向而行之的典型。要取得成果,必要有长时间的积累,无论是学识、习惯还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成果往往要跟踪多年,才能看到成果,小心翼翼地下定论。

当然,教育急不得绝不是说教育可以拖泥带水。如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话,对教育来说依旧是灾害。

版权所属©:深圳市平湖实验学校  粤ICP备17157929号-1  安全举报电话:0755-89236205  安全举报邮箱:phsyxx@longg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