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心得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1-15 点击数:
作者:肖梅兰
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瓦·阿·苏霍林斯基
通过这学期对学生的家访,才深刻的理解到家访是学校跟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跟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开始抱着的想法是,去看看那些在同一个教室里,性格鲜明、脾性迥异、喜好全然不同的孩子们的背后到底有着怎么样的父母和家庭。基于这种突发奇想让我激动不已,带着某种验证预言的喜不自胜,坐在角落里观察每个在场者的言谈举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我观察到很多现象,对学生也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家访过程中,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家长会有意无意给孩子们贴上“不行”,“不如别人”,“考不上高中”这些标签,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自己否定自己,低估自己,认为自己真的是别人差,不如他人,更没有动力去积极追赶学好。
通过这个现象,我的思考是:家长要时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即使现在他们一时做的不如意,家长们注意恰当引导,帮助他做正确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肯定孩子。同时反思自身,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是暂时的,他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成长。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给学生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找到为之努力的目标,让学生们更有前瞻性。
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现在的学生们对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非常喜欢,有小部分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能够接触到这些电子产品,玩的根本停不下来,还不听家长的劝,导致在学业上有所松懈,成绩下滑。班主任们都已经提醒过,希望家长们督促孩子们,在星期日至星期四阶段都不要让学生接触这些电子产品,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承诺可以做到,但还是有小部分的学生依旧置若罔闻。
跟家长了解过程中得知,原来有些家长平时也是经常看手机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长也不做好榜样,劝阻一点作用也没有。同时也思考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我的课堂中,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这个方面需要加强,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希望通过这些习惯,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因而,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希望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家访过程中,也能发现,家长在孩子身上的付出,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成正比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时刻关注,好的性格的形成与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生长环境密不可分。观察阅读习惯良好的学生家里,能发现家里有专门给孩子的书柜,摆放着老师推荐的书单的书本,家长有空会读书给孩子听,平时带孩子去图书馆,自己也会借书看,带着孩子一起熟读、识记经典名著。我想,这样的家长,自己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必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通过这次家访,极大地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平时因为课时少,跟学生之间的接触不多,在这次家访中,能够深入的接触了解,知道学生的一些想法,让我更全面地了解到了他们的思想情况,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方向。所以家访给我的最大体会是拉近了与学生与家长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虽然家访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我来说,能够或多或少的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以及生活的习惯,对今后的教学工作都有所裨益。从刚开始的心生忐忑,到如今能够老神在在,大抵都是因为对这些学生们多了一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