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访到孩子的心里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1-15 点击数:
作者:李映丽
家门这头,是温馨的港湾;校门那头,是学习的殿堂。离开家门走进校门,于孩子,是学习的开始;走出校门踏入家门,于我们,是收获的开始。;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一次家访就是一次给我们启迪的机会。
慢 慢
从未见过一个孩子如此慢动作,华彬是第一个。在整个班的孩子里华彬给各位科任的印象最深,因为他那慢条斯理的动作和不紧不慢的性格。当别的孩子都孩子能积极主动的时候,华彬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能在各科课堂上默默无闻,在班级里就像是一个不关己事的旁观者。一个扭扭捏捏像足女孩子的性格,在见过她父母之后就让我彻底明白了,原来遗传和家庭环境是那样潜移默化。
华彬就住在“家庭小作坊”里,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拼凑模型,而这个或许就是他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拼模型就是需要沉静的心情,还需要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步骤,而这些都是急不来的,所以华彬在学习生活上也是这样,总是按自己的心绪去做,缺少对具体情景的考虑。对于孩子如此的表现,华彬父母也是摸不着头脑,或许还是要等孩子自己开窍吧。
慢
芯瑜也是这样一个很慢的小女孩。在班级女孩子当中,芯瑜做事情也是慢慢的,不管是听课学知识,孩子写作业做卷子,她就是在旁边安静到不受影响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哪怕催着,也是抬头望一眼,然后又继续。这样处变不惊的性格,就像双刃剑,既让她在学习上更能够静下心来,却也让她在为人处事各方面都不够敏捷果断。
第一学年没有到芯瑜家家访,确实遗憾,这次走进了她的家。一家四口就挤在面积不大的一房一厅里,爸妈都忙着上班,调班就只为能抽空回来接待老师去家访。也许正是这样相对狭小的空间,养成了孩子不会到处乱跑的内向性格,也养成了她一回家就自觉做作业的习惯。若要芯瑜能够快速融入,或者,从她的舞蹈天赋中入手吧,以舞蹈中的轻快,带动孩子的学习习惯。
快
相对于“慢慢”的华彬和芯瑜,可馨却是一个“口无遮拦”的“女汉子”。在同一个班级里,真的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囊括,可馨就是一个跟别的女孩完全不一样的人儿。我从来不知道一个三年级的女生,行为习惯居然可以这么像一个男孩子,难道这“女汉子”是从小就养成的吗?
去到可馨家里,出乎我的意料,是访了这么多家孩子以来,最不像家的一个家。可馨父母都是在华南城做生意,只有晚上才回家里睡,整个家里就是很空荡的,仿佛一个工作室一般。或者是这样缺乏了家的味道,才让孩子变得跟别人不一样吗?要是她能够跟别人一样,放学回到温馨的家,而不是人来人往的铺子,也许她会是个更讨人喜爱的女孩子吧。
快 快
宏泽的“快”也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快”在课堂上一个问题的抛出,一个答案便脱口而出,丝毫没留给别人思考的余地。这是宏泽机敏过人的体现,然而这样的“插嘴”方式,却又不是老师们所钟爱的。宏泽这样不带多余思考说出的答案,也是他做事情太“粗糙”的源头,是他在学习成长中一个拦路石。
去到宏泽家,才知道他爸爸经常在外,难怪宏泽在家长会心里话的心愿是希望爸爸早点回家,是啊,家里只有妈妈在,还有带着个哥哥,两兄弟在一起,总是活泼好动一些,也就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宏泽“要赢”的性格养成了快速抢答的习惯。要想改变这个“坏毛病”,只能够让静下心来,从练书法做起会不会是个好办法呢?
一路奔波,一路收获,一路思考,一路启迪。在这次家访中:我们走进了孩子,聆听他们生活的声音,所以多了一份宽容;正因为我们走近了家长,与他们一起探讨教育问题,所以多了一份理解……或许,这才是家访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