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在路上!——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家访感悟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1-15 点击数:
作者:李雨桐
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预设,但是当我再一次走进鹅公岭,走进孩子们的家的时候,心里还是免不了一阵酸楚。
一间房,5平米,一张床,上下铺,4张招待老师的塑料椅,还得往门外放,这是可爱伶俐的妮妮的家。一间楼梯转脚下的小房间,蚊帐沉重地往下垂着,即使亮着灯,屋内的光线还是有点昏沉,这是聪明乖巧的昭昭的家。“我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怎么教他,不听话就打。”这是一句我们听了太多次的话。窘迫的生活、忙碌的父母和方法不当的家庭教育,是横亘在我们的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冰冷桥梁。我常在想:对于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我应该怎么做?家访时的点滴建议,或许只能起到一时之用,而想要长久地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变生硬为灵活,变传统为进步,还得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与努力。
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许多家长的转变。小捣蛋小杰的家长,开始跟孩子交流,明确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打骂。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的小璇家长,开始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辅导孩子的方式不再只是罚抄、罚背等机械性重复的动作,而更富技巧。总是互相埋怨对方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小孩的小静家长,开始慢慢行动起来,从孩子的行为习惯开始抓起,帮助孩子形成自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正在为孩子的惰性焦躁不已的小浩家长,开始尝试鼓励性的家庭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形成习惯。
回望家访,受益匪浅。虽然过程中的确会遇到一些难以沟通的家长,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我和同行的每一位老师都这样坚信:或许我们并无法改变孩子的家庭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家长们的指导方法,可以改变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可以跟着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可以跟着孩子们一起成长,可以和孩子们一同面对生活中的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家长和孩子就一定能在点滴之中感受到我们的一片赤诚,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不放弃,不抛弃,就一定能滴水穿石,帮助家长们从最细微的改变开始,为孩子的未来建立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