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班家访心得体会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1-15 点击数:
作者:沈美华
一、家校沟通的重要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访,家校沟通的的一部分,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家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因为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二、家访情况
我这次家访的是一(4)班的50位学生。做到了全访,一个都没落下。对于家访,我们班的家长也非常的重视。多数家长都会把孩子在家时的表现如实的反映给老师。也说出了自己对孩子寄予的期望。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家访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也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我也给家长说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小方法: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从孩子升入一年级开始,就要非常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一直陪着孩子。孩子写完以后再一起检查,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
要让孩子成才,必须让孩子先成人。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生活,从小就教育孩子吃东西前要先给老人吃,要懂得孝敬老人。坐公交车时要给老人让坐。
(四)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对待孩子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要摆正自己的位子,做孩子的好朋友。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其次我们始终要用积极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来与孩子相处,再多不高兴的事情都不能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始终是微笑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觉得学校沟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不间断。让家长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