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墨28中小组互助学习心得(刘秀梅)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4-01 点击数:
刘秀梅
本周在学校的支持中我们一行9人参加了即墨28中“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高效课堂的讲座和培训跟踪学习,感受颇多。步入即墨二十八中,诺大校园除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茵茵的草坪、挺拔的水杉、浓密的法桐,干净如洗的校园里没有一个垃圾桶。 还有雷锋雕像和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即墨二十八中这个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校园里,我们分明看到了雷锋精神的诗意与荣光,似乎听到了学生在这个精神特区里拔节生长的声音。
走进二十八中,“大校大教育,大师大智慧”的气势令人震撼,四区六楼十八苑的独特校园文化格局令人惊叹,即墨二十八中13门学科建立的都是新授、复习、讲评类课型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均以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为有效载体,课堂上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策略。而是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实现师友互助共赢。所谓“五步”是大框架,是固定的。而 “十环节”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计,如复习课的环节是:知识回顾——题型讲解——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检测。新授课的环节是:自学交流——质疑交流——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作业。各大环节也有操作上的具体要求:如“激励点评,能力提升” 环节的要求是: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语言自然大方;点评时注重对题目思路方法的分析,点明注意事项,并提示如果“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然后“师傅”点拨、纠正、补充;如果“学友”不会的,让“师傅”先讲;如果“师友”都不会的,由“师傅”独自或带着“学友”向其他“师傅”请教,直到“学友”懂了为止。
“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具体地说,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帮一,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友双赢。
二十八中的“师傅”和“学友”的定格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进行大致划分归类,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还根据进步程度进行调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互补,增加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这样的学习小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学习中的旁观者,“一帮一”学习形式针对性更强,从而避免多人一组出现的学习死角。可以说,这种“和谐互助”比起杜郎口中学的分组教学更容易操作,让人一看就觉得简单易学。
在即墨二十八中的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
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
“对学”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
规则之二是倾听。
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规则之三是“师友”之间捆绑发展。
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师傅”的一言堂。这就要求“师傅”必须教会“学友”,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
规则之四是限制性发言。
在鼓励“学友”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师傅”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师傅”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师傅”的发言质量和增加“学友”的发言机会。
我们一行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易懂易学、简洁高效,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应该能用,不像其他的教学模式,学完之后觉得在应用上无从下手。我想这就是即墨二十八中课堂的巨大魅力吧。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助共赢,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精神海拔,最终使“雷锋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简言之就是:和谐互助,师友共赢。
参观结束,我感触颇深,二十八中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们要把这种和谐互助雷锋精神带进我们的课堂,并加以提炼总结,让它在我们自己的土壤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