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外出学习心得——郭小莹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6-06-21 点击数:
从踏上小学教学讲台的那一天起,我便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并非是件易事,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更是难中之难。意识到自己的经验不足和能力局限,我十分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珠海名思研的教研培训活动。
在珠海短短的几天教研学习中,我获益良多。尽管每天的课程、讲座安排都非常紧张,一天的听课、讲座量多达8场,但我们一行6人始终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坚持下来,认认真真地去聆听每一位专家、学者的精彩示范课和演讲。
真实、朴实、扎实,是我在这次走进名师课堂的学习中最大的感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课件,却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由此可见名师们教学功底之深厚。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课本、学生与自己的对话中不断升华的过程。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仅仅是语文工具性的表现,过去传统的课堂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却无形中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孩子们情感体验的发现和表达,忽略了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在葛琦霞老师的课堂中,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通过课堂的提问与讨论,展开对小说《地下121天》的阅读学习。课堂抛弃了传统阅读教学中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满堂灌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个个提问的牵引下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小说内容,了解小说人物、情节安排、续写方式等。在葛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每一个问题、每一环节都紧紧相扣,其中最为精妙的是在设计学生提问、讨论的环节。她要求学生根据小说各章节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写在白纸上。然后通过一起归纳整理学生的提问,把大家的问题作分类选择,让学生选择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哪些问题不要讨论,然后再进行集体讨论。这样设计的精妙之处不仅能把孩子们的共性疑惑抽取出来作统一讨论,还能关照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兴趣,把学生感兴趣的、真正关心的问题作引导讨论,实现了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当中。她提出提问是课堂中教师很重要的能力,但真正的提问需要老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感知、质疑并适时穿针引线给予指导。而讨论是学生感悟的表达,是沟通的模式,是彼此思想的交流。讨论是活的,讨论应该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反映学生的意愿,而不是教师为了完成某种目的而强加于学生的思维束缚。
聆听了葛老师的课堂后,我不禁在反思,在自己的课堂上,提问和讨论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课堂提问上,我的提问方式做对了吗?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吗?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当一个穿针引线、点播引导的角色,而我,做到了吗?在多少次提问和讨论中,我是否出现过为了解决所谓可“教学目标”而生硬地给孩子们抛下了他们所不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我所关注的课文主旨而非孩子们想知道的更具创造性或独特性的东西呢?这些问题让我不得不深思,在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平衡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建立、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
又如王崧舟老师的《天籁》一课,用简单的语言、反复吟诵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庄子散文的豪迈奔逸气势,以读带悟,体会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整节课上并没有花哨的教学设计、也没有华美的语言,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却处处体现出大师级教学的朴实与扎实。对于小学生而言,国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像庄子这样具有浪漫主义哲学情怀的大思想家的作品,成人也难以悟透其中的思想,而小学生更甚。但王崧舟老师却勇于挑战,用反复吟诵的方式,透过地籁、人籁、天籁的层层递进学习,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地籁、人籁、天籁”的不同,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不同形态的动静之声,从而初步体会庄子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在教学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庄子的思想是什么、庄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是通过朗读感悟、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讨论。课末,一曲《那是谁》呼应全文,启发思考,并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在思考、品味庄子思想中产生意犹未尽的探索兴趣。这便是真实语文课上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认知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中绽开思想碰撞、思想飞跃之花。
此次教研学习,各位专家、学者的教学风格各具特色,无论是“诗意语文”还是“和美语文”、“吟诵教学”还是“全课程探索”,给我们展现的是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很多专家的设计意图、教学风格以及他们的教学贡献等,我都鲜有了解,因此在听课的过程中会有诸多的疑惑和不解。庆幸本次教研培训有亚丽姐共同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亚丽姐不厌其烦的讲解,向我普及了各位名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分析了不少精妙的教学环节和设计巧妙之处,让我慢慢地体会到这些大师们的教学风采,从而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明白到,真正的学习,不在于这三天里我听到了多少、知道了多少,而是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尝试、不断质疑、不断琢磨,把学到的、知道的应用到实际中去,又从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这样才是一种持续而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