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有感(李文富)

作者:肖梅兰 时间:2016-10-12 点击数:

我读了许多优秀作家的著作,其中不乏有著名的教育名著,但就目前来看,更喜欢的还是于永正老师的《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于老师用平实的语言、舒缓的节奏,亲切地讲述自己真实而又有意义的教育故事,同时也传达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护关切之意,同时也是对初为人师女儿的敦敦教诲与殷切希望。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新教师的入职宝典与指南经典。因此,我仅用了两天就看完,并且用今后的日子认真回味。

于老师告诉我们,教师要“严而有方”。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严格是对学生的负责,对自己的负责。但也要求有方法的严。于老师认为,既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也要仔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南郭先生”的情况。

于老师告诉我们,要把自己教成孩子。只有老师主动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把自己的心态变年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才能筑起一道桥梁,才能让学生信服你、亲近你。

于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既是激励,也是理解。我们要意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激励学生,“放大优点”能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旦学生能根据兴趣去学习,都会成为天才,“谁也说不准那快云彩会下雨”。我们也要理解孩子。若是有时光机,我们也可以回去看看我们孩童时代的我们,何尝不也是调皮捣蛋,而又满心理由。学生需要得到我们的理解,避免无心之失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点赏识、多点理解与激励。

于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既是一名科学,也是一名艺术。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哪种做法是最好的,需要我们斟酌。于老师批评学生都具有艺术性,他说“我”的说法更适用于批评学生,用“我感到很生气”,而不是“你怎么那么笨” ?把斥责性的话语变为启迪性的、期待性的语言。批评,有时需要电闪雷鸣,有时需要和风细雨;有时需要凝重委婉,有时也需要默默无声。有些事理说清楚了,反倒什么都没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效果与影响,如何选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既是一名科学,也是一名艺术。

版权所属©:深圳市平湖实验学校  粤ICP备17157929号-1  安全举报电话:0755-89236205  安全举报邮箱:phsyxx@longg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