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二十八中高效课堂和德育创新现场会学习心得(陈丽蓉)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4-01 点击数:

陈丽蓉

三月,感受着南北方迥异的阳春风光,也感受着前沿课堂改革带来的强大冲击,我与我校老师一行来到青岛即墨,参加即墨二十八中高效课堂和德育创新现场会的学习。

即墨二十八中是青岛市首批教学示范校。该校始建于1967年,现有84个教学班,学校占地198亩,是一所颇具规模、颇有底蕴的学校。2005年,为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该校全力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凭此在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声望。此外,即墨二十八中的德育建设也是其尤为骄傲的一面金字招牌。以下,我将从互助教学及德育创新两个方面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互助教学

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我共六次接触课堂,直击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与操作。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一、“和谐互助”模式的基本情况

新授课:交流感知-研读共品-互助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复习课:巩固基础-深化阅读-拓展提高-互助释疑-总结归纳

作文讲评课:美点赏析-互助探究-反思完善-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练习讲评课:检查纠错-互助共评-交流质疑-拓展提升-归纳总结

这些模式的生成是经历过时间的研磨和检验的。即墨二十八中的老师介绍,当初各学科模式中最先成型的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深知学科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科目老师都模仿着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探索本学科的模式。

这些模式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学友”不会的时候“学师”再给“学友”讲,“学友”会了再讲给“学师”听。师友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学师”自主地向其他“学师”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学友”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学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为“学师”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提供契机。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其实,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更好地发挥了全班学生的能动性而已。

二、“和谐互助”模式的优势

1、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归纳起来,每个教学步骤都按照“独立思考—师友交流—检查学友—学师补充—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还有全班启发交流,学生问学生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后做必要的补充、评价和引导,把握课堂的方向,凸显了主导地位。

2、师友合作,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同时也解决了疑难问题。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可以显露更多的问题。在初步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候远比师生交流顺畅得多。由于怕遭到批评,学生怕向老师提出一些简单的、但自己确实还没又弄懂的问题;而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些问题往往被提出,而且当学习同伴也没法解决的时候,消除了顾虑的学生更有勇气将这类问题提出进行全班性的讨论,这就清除了一些认识的死角。

3、互助释疑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学友质疑,先由学友回答,再由学师回答;学师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师回答,最后老师点拨纠正。这样,

4、师友既互助又竞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互助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和谐互助”模式的前提

1、注意培训师友。即墨二十八中对师友的培训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策略,边学边练,而这样师友的培训要历时一年左右。初一学生入学后先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师友不固定,经过半个学期的考察和综合评定(不仅仅依照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后才正式分出师友和学友,并结成固定的组合。起初的课程进行是比较慢的,因为教师一旦发现师友的讲解策略出现问题,就会停下来,给全班示范讲解的方法;还有培训师友的通识课程,教师示范,师友模仿。

2、指导预习。“高校课堂”是以“和谐互助”为形式,以充分预习为前提的。在即墨二十八中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基础知识和概念学生已经在课前基本落实,课堂上老师只做检查。这就需要教师指导预习,甚至在前期不惜利用课堂时间联系预习,让学生明确各学科的预习要求。

3、配套奖励机制。即墨二十八中以雷锋精神为校魂,建校初期雷锋精神的贯彻还属常规,在推行“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策略后,就将雷锋精神和互助学习联系在了一起,为互帮互助打下良好的氛围;每学期评选优秀学友和优秀师友,激励学生进步。

四、“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困惑

1、在实际课堂观摩中,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课堂已经比较成熟几近模式化,固定的流程化设计,让学生在课前就预见课堂环节,尤其对于文科课堂而言,缺乏新鲜感和灵活性。

2、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有的师友在知识和认识上也是有很大漏洞的,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不断的巡视,以发现师友认识的漏洞,并及时指证,以免这种错误的认识传递给更多的学友。

德育创新

一、 一个有效的德育教育载体——以“雷锋精神”为校魂。

学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这个理念。自1985年到1990年,短短的几年,学校就组织了373个学雷锋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共场所、烈军属、五保户家做好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学校把它作为一种传统,届届相传。在历史的演进中塑造了“雷锋精神”品牌。现在的“雷锋精神”更是融进了研究性学习、创新教育等新的内涵于其中,形成了“课程化、系统化”的特色活动,把雷锋精神蕴含的助人为乐、艰苦奋斗、钉子精神……超越了时空,成为学校师生永恒的理想和追求。也有效奠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实基础,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活动,而是从学校最高层面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经过几十年的传承而来的一种全校的信仰。

二、一个打造学校文化的载体——校园的设计和呈现。

按照即墨二十八中的安排,我们先后观看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参观了该校的荣誉展室、档案室,观看了有关学校历史发展、教育教学成果的展板,德育工作展室,学生艺术长廊等。参观中,李校长在为参观的老师们介绍学校喷泉长廊的28座名人塑像时,那种如数家珍的神情我至今难忘。即墨二十八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四区六楼十八苑”、二十八颗松树,艺术走廊等匠心独运,可见学校领导在研究学校建设和宣传方面下了大功夫。无论是展览室,长廊、景点,哪怕是树木、塑像、建筑的摆布等等,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寓意,在文化浸透中形成一种文化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生活能力的学校品质。展现的每一件书画、制作,包括镜框中每一件科技小发明等等,都透视出这个学校的文化追求和价值理念。

三、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事思路——注重细节而远思。

即墨二十八中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小到每一栋教学楼、综合楼名字的设计(致学楼、乐学楼、勤学楼、笃学楼、博学楼),大到每一栋建筑的设计(每栋教学楼均有该年级的各部门办公室、功能室,每层楼均有卫生间,减少学生上下楼层耽搁的时间,也避免了一下课整个校园的追逐喧闹混乱)。该校学生近4800名,这样大规模的学校,光是大课间活动安排是否精细有序就能体现出一名领导者的管理智慧和才华。他们的课间操时间分年级分场地活动:体操、走操、跑操。下课铃一响,教师鸣哨,学生列队有序地迅速跑出教学楼到指定地点迅速站立,播放解放军进行曲,双手平举拉开距离,高摆臂快速行走,班主任在旁同行监督。不管是快走还是慢跑,都是伴随着“和谐互助”的口号,整齐有序。活动结束后,学生列队整齐快步进入教学楼,当各队列最后一个学生没入教学楼,齐整的脚步声马上消失,诺大个校园静悄悄。注重细节,还要有远见卓识。李志刚在《课堂风暴》自序里说,不看分数的教育是“无知”的,只看分数的教育是“无人”的。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占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思考从明天走向后天,才是战略眼光。学校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需要我们走一步想两步。

四、一个强大的发展后援团——善于集结家长的力量。

课下,我和即墨二十八中的老师交流关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采用的是怎样的方法时,他们的回答是:基本上不存在学习上特别困难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学习较落后、自觉性较弱的学生,但在家庭的教育上是做得十分到位的。这其中有地区教学的差异,但不可否认,即墨二十八中在集结家长力量方面很有力度。

优秀师友(学师、学友)的颁奖嘉宾往往会邀请家长担任,学师也可直接与自己学友的家长联系以便沟通互助情况,甚至在给学生的奖状(喜报)中,最后一句话都是“感谢您(家长)对学生教育的付出,希望我们共同联手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这般与家长交心的话。

我们都会感叹即墨二十八中的成功,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会紧随一段艰难的奋斗历程,尽管即墨二十八中学习之旅已经结束,但我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道路上探索的脚步会更不停歇。

版权所属©:深圳市平湖实验学校  粤ICP备17157929号-1  安全举报电话:0755-89236205  安全举报邮箱:phsyxx@longg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