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读后感(方琳)
作者:肖梅兰 时间:2016-10-12 点击数:
于永正老师的《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共四辑,每一辑里的小故事和教育心得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文章内容亲切、平实、真实与鲜活。这些小故事和教育心得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期望与建议,更是对广大青年教师的贴心建议与指导。它就像是指路明灯一样引领着我们找到工作的方向与方法。
《把自己教成孩子》
于老师说:“如果说,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点成功,原因之一是我有一颗童心。”都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有爱心,耐心,细心。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应该具有童心。 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一直到25多年,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教育的智慧。” 教师要有一颗童心。童心,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会用自己的观点处理事情。拥有一颗童心,教师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才会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与孩子产生思想共鸣。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信任你。“亲其师,信其道”,当你与孩子的心灵融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才会接受你 ,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堂。
《蹲下来看学生》
文中,于老师一语道破师生关系的实质:“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任何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
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平等看待学生,从心理上和学生平等。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脸孔严肃、一本正经、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样子。我们自以为拥有高于学生的知识与见识,就理所当然的接受学生顶礼膜拜的目光,当学生不认同或反驳我们时,我们甚至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其实,蹲下来,才会发现我们没有那么伟大,孩子也不再渺小。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孩子再小也是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情绪及思想。
蹲下来看学生,还会看到学生的差异,并且正视这种差异性。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心理、生理、思想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学生都是发展中烦人个体。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要“一刀切”去看待或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我们会发现学生都是那么的优秀。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读完于老师的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保持童心,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激励赞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