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 条贴心建议》有感(李嘉瑜)

作者:肖梅兰 时间:2016-10-12 点击数:

这个轻松的假期,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文集《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于老师的用心良苦。在这20条贴心建议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殷切期盼,还感受到了于永正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良知。这20条贴心建议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些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准备踏入工作的第三年,我不断反思着头两年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但仍有不足,不知从何下手。如今拜读了一本好书,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此我写下几点深刻感受。

第一,把自己教成孩子

总是有很多老师依然坚守着“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学生犯错了就批评,屡教不改就严厉批评,甚至动辄请家长,让学生越来越难教,老师也越来越困惑为什么自己尽心尽力,却教不好学生。我也会有这样的困惑,课上学生在玩,我总是严厉呵斥,效果当然是立竿见影,但第二天学生仍旧会忍不住在玩,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于老师告诉我,要把自己教成孩子。

他之所以在教学中取得成功,因为他有一颗童心,他是学生的“大朋友”,他和学生相似,他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他带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更多的是微笑和孩子气,这正是现代教师所缺失的。我们以为板着脸的严肃才能让学生静静地上课,我们以为在学生面前一定要站在教师的至高点才能显示出老师的尊严,这些都是我们以为,却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能从于老师的微笑中感受到温暖和亲切,获得信心和勇气,如果我们也像于老师那样对待学生,学生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和亲切呢?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效果,不是让学生感受到几天的微笑就能达到的效果,是需要像于老师那样保持一颗童心,做到童心未泯,这样才能更理解学生。无论是从备课还是平日对待学生的过程中,都需要童心未泯,备课时想想如果我是小学生,怎么导入会更吸引学生?怎样的教学活动会让更多的学生投入?怎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愿意听,而且听得明白?感谢于老师告诉我,备课需要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老师的我”,一个是“学生的我”,只有获得“学生的我”的认同才能真正成为一节课。这或许就是之前为什么同一个班总是两极分化的原因吧,我总是用“教师的我”去思考,去备课,有些思路对于后进生太难了,他们听不进去,他们想要找别的事情来度过漫长的一节课。要做到“学生的我”就需要保持一颗童心。在平日对待学生更是如此,想想自己的童年,不也是做了好多调皮捣蛋的事情,为什么如今却严厉对待小学生呢?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理解和体贴,慢慢地,他们也会改正的。

第二,教不严,师之惰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三字经从小就开始熟记,但每个人都害怕严格,因为每个人都害怕自觉,害怕认真。但教育,要的就是严格。我也是“严”不起来的一个老师,犯了一个大家都会犯的错误“心太软”。我也常在思索,究竟怎样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才能做到既严格,又善待学生?怎样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到恩威并重,让学生既喜欢他,又敬畏他?

感谢于老师告诉我,心要硬起来。我们时常做到了严格要求,但做不到位,学生会钻空子,知道老师只是“要求而不做”。同时,老师容易陷入盲目的严格,以为声音大,眼神犀利就是严格,反而在管理学生这方面有了反效果。因此,一要做到严格要求,不到位不罢休;二要讲究方法,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训练才会取得好的效果。简而言之:严而有方。感谢于老师告诉我,要对症下药。“关键是‘病’要诊断得准,‘药’要使用得对症,才起作用。假药可不行!加大作业量,搞机械重复,消耗的是学生的体力,不是开发他们的智力。”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不能再盲目地严格,要对症下药!此外,对学生严格的同时,老师自身也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做到严而有方。感谢于老师告诉我:不懂而教,是不称职;懂而不教,是失职;教而不严,是渎职。

于老师为我们年轻教师的发自内心的建议值得我一读再读,这20条贴心建议,也是对我为人师的20条要求,不管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经验十足的老教师,都应该牢记这些建议,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践行。

版权所属©:深圳市平湖实验学校  粤ICP备17157929号-1  安全举报电话:0755-89236205  安全举报邮箱:phsyxx@longg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