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培训心得(钟文辉)
作者:周怀兴 时间:2016-06-21 点击数:
今年暑假的七月下旬,我怀着感激与渴求新知的心情来到了青岛,来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课程建设大会》的培训。非常感激学校能给予我们刚工作一年的新教师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而也正是因为我才刚工作一年,各方面的经验与知识都非常不足,所以我渴望能从此次培训中得到丰富的收获。
这次培训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五天的培训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所以这次的培训确实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做到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稍不留意,可能就会与这些新理念擦肩而过。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做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思考的新教师。比如在这次培训中,根据吴刚平老师的知识类型的分类,我认识到要转变我们总让学生在记中学的教学方式,这只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传授给他们的也只是事实性知识,难以有进步。我们应更多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在悟中学,传授给学生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使他们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及理解学科的学习意义。只有这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有可能提升,学生才会对某一学科保持长久的兴趣而做到终身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确实学习接受过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当我们真正踏上讲台,我们会不知不觉放弃新的教育理念,依然按照老旧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我们的教学。所以我们是知道但是做不到,仍然没有达到更新观念的目的。
其次,通过此次培训,我对于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也尝试过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是效果都不太好,也一直很迷茫该如何继续下去。听了董蓓菲教授《基于合作的有效教学策略》的讲座后,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合作学习即是利用小组,使自己与他人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董教授讲到合作学习的要求有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必须是兴趣、性别、性格、能力等不同的学生,要积极互赖,具备合作技能,明确个人职责。在这四个要求当中,第四个非常重要,但却是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恰恰没有做好的。比如一个小组四个人,那么责任分工有主持人、记录员、教练员和报告员,主持人负责整个合作讨论过程及分配发言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过程的各个组员的发言及最终的成果;教练员负责教不会的组员;报告员负责代表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如果一个小组六个人,则增加观察员和检查员两个,观察员负责观察讨论合作过程的时间及学习行为,随时做好调整;检查员则负责检查学习结果和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董教授带领我们根据这一模式来进行模拟课堂,让作为教师的我们亲身感受这一模式。通过这个过程,我感受到这种模式让我们在整个合作讨论过程中都不会乱,大家各司其职,而且每位组员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合作讨论中。
而在学生讨论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对各小组进行巡视,察看学生的讨论情况,如果看到无法进行下去的小组要启发他们;而对于迅速完成任务的小组可增加任务。
当各小组已经讨论完毕,教师不能随便指派哪个小组,而是需要让错误比较多的小组先汇报情况,这样才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接着让正确的小组汇报情况,最后进行总结。董教授还特别说明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引起争议和启发,而不是直接总结结论。董教授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非常细致,每一个细节都注意到。所以对于合作学习,我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其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丽萍老师《走在全课程的路上》的讲座,虽然他们学校的教学模式我不能全部认同,但是她提出的教师不能有过于专业的学科分工却让我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们教师太注重钻研自己的专业,所以其他学科的领域可能较少涉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难以向学生讲清楚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比如我们历史教学中的文化史会经常涉及文学知识,但是由于我对于文学知识了解甚少,于是在讲述这些课程时显得非常苍白,学生就难以理解。还有我们的历史教学经常要联系地理,如果我对于地理知识非常贫乏的话,那么历史课堂几乎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进行的是碎片化的学习。他们会觉得学习语文就是单纯地学习语文,学习历史就只是学好历史就行了,不会将各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学习。其实只有将各学科融入到一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确实是有过这样的想法:能钻研好自己的专业领域就不错了,根本没有精力去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经过这次培训,我发现自己错了,钻研好自己的专业的确非常重要,毕竟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是难以进行更好的教学,也难以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不是完全割裂,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知之甚少,那么我的教学是难以为继,难以有大的突破。所以从今往后,在钻研好自己专业的基础上,要积极涉略其他学科的知识,让自己的课堂能更加丰满起来。
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刚工作一年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忘且受益匪浅的学习经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经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