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思教研学习心得(郑璐瑶)

作者:周怀兴 时间:2016-06-21 点击数:

本次参加“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未来课堂教学”研讨会,有幸聆听全国第十二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精品课例,使我获益匪浅。专家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精妙的教学设计、幽默的教学风格让我耳目一新,为之喝彩的同时也不断自省反思。本次大会展示的课例横跨亚、欧、美三大洲,有以黄爱华、吴政宪、徐长青三位老师为代表的中国课堂,也有以郎宏坤老师为代表的英国式课堂,更有以詹妮弗老师为代表的美式课堂,一下子拓宽了我原本浅薄的视野。

本次大会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徐长青老师《优化》一课。本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以“烙饼”为主线情境,解决“优化统筹”的核心问题。徐老师以“锅来了、饼来了”这两句话贯穿一课,让学生自行模拟烙饼过程,自行探究所需时间。整节课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精彩纷呈。徐老师幽默风趣又不失专业水准的教学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也深深打动了我,整个过程我都像台上的学生一样跟着徐老师在学习。本节课下课后,徐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报告,边聆听,边想:本节课如果是我在上,毫无疑问,我肯定是按着教材上提出的问题“烙三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烙五张饼需要多长时间”一步一步走下去,最后再意味深长给学生总结“这就是优化问题”,虽然也没有问题,但是索然无味。徐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你不是一味在教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把知识背后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醍醐灌顶,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同时,在徐老师的课堂及报告中,我受到以下几点启发:首先,懂得“不为了教书而教书”的道理,不被教材牵着走,而是深化教材,融入自己的思想。其次,在徐老师身上,我也学会了“幽默”,确切地说,学会了要在课堂上“放得开”。作为年轻教师,我觉得我应该充满阳光与朝气,在课堂上不能死沉着脸,特别是面对天真可爱的小学生。第三,要用简约的方式教与学,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都不会的不讲,即徐老师的“三不讲”思想。用最简单的方式、最简练的语言、最简明的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思想与方法,追求多样化中最优化,追求表达陈述方式的简明化,都是数学学习思想与方法的延伸。

本次大会还有很多名师值得学习,如黄爱华老师,他的“大问题”教学方式使课堂呈现出无限的自由、民主,他的幽默包容给学生无限的空间去发散思维;如吴政宪老师,她的循循善诱、精准到位的提问、耐心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如春风细雨,深入我心;还有郎老师和詹妮弗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体验、操作、探究,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课例和学术报告外,本次大会组委会在每一节课后还精心安排李淑文、曹培英等专家精彩的点评,专家们独到的教育教学见解,一次又一次地引起我思维的碰撞,不由自主产生灵感的火花。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活动,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么多的名师,不仅使我们学有所得,同时也让我们深思:怎样把各位名师的教学优点尽快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特色、更有实效。

版权所属©:深圳市平湖实验学校  粤ICP备07508945号    安全举报电话:0755-89236205  安全举报邮箱:lidaod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