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孩子走的更远——名思教研归来有感(王亚丽)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6-06-21 点击数:
12月3号,在珠海“名思教研”,有机会近距离的聆听大师们的“真言”,心灵的洗礼一次次震撼着每一位听者。
中国当代名家:王蒙先生、林清玄先生、杨红樱女士、谢永顺教授、温儒敏教授、钱文忠教授一次次妙语边珠,字字珠玑;小学语文学界大家:葛琦霞女士、张学青老师、盛新凤老师、刘淑雯女士、吴琳老师、钱锋老师、常丽化老师、王崧舟老师、赵志祥老师、刘广祥老师、王建新老师、何捷老师、罗才军老师、崔峦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引发老师们深深的思索。
耳边想起“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赞叹中国文人心中的“道”,究竟是什么?
历史的发展,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因人而改变。“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因而也就有了现代人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综观,众多的学校课程中,除了语文学科,也只有语文教育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义务,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递与发扬的使命。
做为一名语文教育者,舍我其谁?我们该做些什么?
3天太短,3天里见识太多。
仅以阅读为例看到了当前小语人勇于探索的一角,引发我思考的更多更深。
台湾葛琦霞女士《以学生为主的读书会讨论》带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班级读书会——小说《地下121天讨论》;北京吴琳老师的《细马》阅读课;都为我们如何组织好学生读整本的书带来新的探索与思考。
何捷老师的《读绘本故事,模仿说话》,与我校当前的低年级阅读探索有所启发。
台湾刘淑雯女士《一堂跨领域的阅读课》;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钱锋老师“万物启蒙”课程:《所见》蝉文化;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常丽华老师与王建新老师的《绘本与戏剧示范课》以及常丽华老师的《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探索之路》的报告;这些阅读课都从语文的视角出发,又跳出了语文的圈圈框框,它们跨学科领域,跨课堂内外,跨教室四角的天空,让人耳目一新,对课程的规划整合与探索,为我们提出了发展的方向。我从心底里为他们对当前阅读课的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叫好!
“读!读! 读!有兴趣的读,有方法的;有规律的读;整本整本的读;‘连滚带爬’地读;‘边蒙带猜’地读;‘硬着头皮’读,读着读着,就磨出了性子;读经典的书;会精读,会泛读,会概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高考语文试卷的改革……”温儒敏教授的精彩讲座,时间虽然短暂却让人思考深远,不断的反思自身。
外出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找到差距。我们该怎么开发、建设阅读课程的目标内容?
2011版新的课程标准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提出:“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9年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外作品。课标列出部分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小学到初中,136篇。其中小学背诵75篇,初中61篇。”
对阅读的能力也有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我们研究课程标准,其实就是研究当前的教育走向,考试走向。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于初中生宽裕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可以这样说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训练有保证的落实是为初中及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海量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们既要培训新教师,又要开发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有效阅读课程,同时又要面对生源质量差的考验,任务艰巨,时间极紧张。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课程逐步推开,使阅读课程成为我校小学部的办学特色。
我个人认为应该紧扣课程标准,以起始年级一年级开始进行海量阅读课程训练的摸索。
1.课本教材计划应打破常规教学的框框,争取在两月内完成,为学生的阅读课程提供保障。
2.低年级的阅读以兴趣为主,先引进来,再读进去,走向经典。当时我选择《绘本》做为突破口也是基于这种考虑。以绘本为载体,引导孩子们走向阅读的殿堂是目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选择绘本也只是个“引领”学生走向阅读的例子而已。借这个“桥”为孩子们的顺利的读书“穿针引线”“修路搭桥”。
3.开发《绘本》课程,紧抓语文学习的能力,以《绘本》为桥梁,搭建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背、思”的能力。
4.开发《绘本朗读课程》以学校图书室为依托,课内重视读书的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有方法地静心阅读,
5.开发《绘本听说课程》(需要时间),以优秀的绘本媒体故事重点训练学生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
6.每周必需保证有两节高效的阅读课。
7.利用早读课开设课标要求的经典背诵,重在增大学生积累。
8.晚上辅以阅读小短文的形式,跟进阅读作业。
9.解放作业的量,小学中低学段学生作业量尽可能符合教育部相关标准,让学生浸润在大量的阅读熏陶中。
10.要尽快建立我们学校自己的资源库,需要有内行专门进行管理。(比如教材资源,学校现在每位教师都很敬业,上完课自己制作收集使用的课件,音频,视频资源,用后就浪费了,可以请人收集分类别保管;开学初直接拷贝给使用教师,利于教师做为资源参考,节省时间和人力。同理其他课程资源也是一样要有专业人士开发和管理,及推广。)
11.建立常规教学检查秩序。
12.课程改革、开发需要系统规划、专人负责,同时也会有风险,请领导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