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研听何捷老师的《慈母情深》有感——在内容与形式之间走个来回

作者:王亚丽 时间:2018-03-14 点击数:

 

12.1在名思教研,有幸聆听何捷老师的《慈母情深》一课,感受很深。

《慈母情深》处于人教版课标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为:把握主要内容,探究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慈母情深》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在课文前连接精读课文的导语中明确指出本课核心目标为: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基于此,何捷老师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位于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深情的,以增长儿童的言语智慧,是一堂指向表达的阅读课。

首先,着眼宏观,透过作者视角,理清文路。何捷老师的文本解读是非常成功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何老师搭建了一个任务支架:“母亲是永恒的写作话题。这篇文章写的是母亲,但是何老师做了一个统计,全文出现了34个‘我’字。接下来你们的任务是三件事。第一件,请你检索文中有‘我’的表现;第二件事,请你朗读文中带着‘我’的内容;请你真诚地分享我的感受。”并强调第一、二个任务中的“我”是作者,第三个任务中的“我”是自己。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快速找到作者视角,理清了文路。

其次,着手中观,聚焦对话场景,读出画面。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人物,通过移角色让学生心灵在场,是引导学生深度体验文中人物情感屡试不爽的法宝。何捷老师创设情境,配上缝纫机的轰鸣声,师生分角色朗读“我”和母亲的对话。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勾连和打通,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缩短时空的距离,打通过去与现在,让学生感同身受。

然后,着力微观,关注笔法特点,赏析语式。叶圣陶先生还说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咏、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关注文本语言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一字一词一句,乃至一个标点的玩味、比较、揣摩中积淀语感、发展语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能力。何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母亲从七八十台缝纫机的轰鸣声中艰难直起身子的部分,比较倒装和反复的写法与常规陈述两种写法的不同表达效果。学生的阅读思维被激活了,他们能够从加入“我”就不是旁观者、重复表达有浓浓的情意、通过倒置把重要的话说后面、标点符号等六个角度解读文本。此外,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配角。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的观照与课堂生成的智慧都给观课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是的,文本语言是有“温度”的,通过触摸去体会;语言是有“力度”的,通过掂量去感受。

整堂课,何捷老师把“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统一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表现形式的认知,彰显了文本的教学价值,非常值得借鉴。

版权所属©:深圳市平湖实验学校  粤ICP备17157929号-1  安全举报电话:0755-89236205  安全举报邮箱:phsyxx@longgang.gov.cn